竹简千年字字珍,圣贤教诲启人心。
仁风礼乐传今古,大道文章烁古今。
学而时习知无尽,三省吾身德自深。
万世师表垂典范,儒光永耀照乾坤。
“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,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,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。”为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氛围,助力教师专业成长,5月22日下午,繁峙县杏园中学校组织了以“诵千年雅韵,品华夏经典”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,教师们齐聚一堂,共赴一场思想与智慧的盛宴。
经典诵读
// 读书明理 明智
诵读传古韵,经典润人心。千年《论语》,智慧满篇。“君子上达,小人下达”,句句珠玑启心智;“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”,字字箴言教做人。老师们诵经典、悟哲思,声声入耳,亦声声入心,让先贤语录润泽心灵。
经典解读
// 读书明理 明智
夏日暖,宜读书
李惠娟老师对子路篇、宪问篇、卫灵公篇、季氏篇进行了深刻解读。这四篇内容较多,其中以孔子对政治思想的阐述为主,兼有孔子对教育、道德等思想的表述。宪问篇以论君子的修身做人之道为主,兼有对古今人事的评价。卫灵公篇涉及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、“君子小人”的观点等诸多方面的内容。季氏篇谈论的问题包括君子如何修身,如何以礼法治国,如何与人相处等。这些儒家精神引导我们成为像君子一样有情怀,有志向,有担当的“仁”人。
李老师认为,《论语》中“君子”的精神在当代得以传承。有黄文秀奔赴山间驱逐贫困,有秦玥飞俯首农田促乡村发展,有钟南山逆流而上扛起抗疫大旗,他们的努力若惊涛骇浪折断贫弱的桅杆。所谓“君子”不过是一群普通人挺身而出,即使身无半亩,仍然心怀天下,而我们作为新时代教育者,更应该读破万卷,神交古人,并做到内外兼修,将儒家兼济天下的精神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。
经典交流
// 读书明理 明智
夏日暖,宜读书
魏璐、赵佳敏、聂云帆等教师们精选《论语》篇章中令她们感悟至深的部分,进行深入的解读与心得交流。
“爱之,能勿劳乎?忠焉,能勿诲乎?”启示教育者对学生应怀有“忠爱之心”。爱学生,就不能一味娇惯纵容,而要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受磨炼,培养其吃苦耐劳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对于学生的错误或不足,要以善言教诲,帮助他们改正和提升。
“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。”提醒教育者要教导学生注重言行一致,不能只说不做。同时,教育者自身也要以身作则,做到言行相符,为学生树立榜样,引导学生养成先做后说、多做少说的习惯。
“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。”启发教育者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,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提升自身修养和能力,而非为了炫耀或迎合他人。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内在动力,使其专注于自我成长。
“其言之不怍,则为之也难。”启迪教育者要教导学生说话谨慎,要有责任感,不能大言不惭。让学生明白,只有对自己的言语负责,才能更好地付诸行动,培养学生踏实做事、诚实做人的品质。
经典践行
// 读书明理 明智
夏日暖,宜读书
胡校长从五个方面对本次读书活动进行了总结。
一、强调以身作则的重要性:要求老师们要言行一致,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,注重实践教育,避免空谈。
二、大力提倡因材施教: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,设计分层教学目标与多元评价标准。
三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:尊重学生观点,包容学生错误,以和而不同、理解引导的方式构建良好师生关系。
四、培养家国情怀: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见贤思齐,树立远大志向,培养社会责任感。
五、重视学思结合: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、善于质疑,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。
这场经典品读活动,从领读声中解码经典密码,于讨论热潮里激荡思想浪潮,老师们在古今对话中采撷智慧锋芒,让“修身为本”的哲思渗透血脉,将“止于至善”的追求烙印心间。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,这些经典语句将如明灯般,照亮大家前行的道路,指引大家在修身、教学与生活中不断追求卓越,践行“论语之道”。
撰稿:教导处
摄影:教导处
审核:教导处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